专任教师
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教授 >> 正文

王树青

教授 博士

发布日期:2018-04-02    作者:   点击:

一、个人简介

王树青,女,生于1979年7月,山东潍坊人,教授,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心理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学博士,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访问学者。从事专业领域包括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自我同一性,网络心理与行为,人格,亲子关系等。

邮箱:sep_wangsq@ujn.edu.cn; wangshuqingqing@163.com

二、教育经历

2018.8- 2019.8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访问学者

2004.9- 2007.7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攻读博士学位

2001.9-2004.7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攻读硕士学位

1997.9-2001.7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专业:教育学  本科

三、发表论文与著作

1.Your fitness-sharing is a reminder for my poor body: how fitness posts exposure on social media harms female body esteem. Frontiers in Psychology(SSCI), 2025,16:1515575. 通讯作者.

2.赋能自我:破除“内卷”的自我救赎之路. 教育家,2025,5:12-14. 独立作者.

3.直升机教养与初中生同一性危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5,41(2):87-94. 通讯作者.

4.网络同一性实验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获得:一项条件过程模型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2024,32(04):789-793. 通讯作者.

5.社交网站自我呈现与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2,32(3),136-143,第1位.

6.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心理学进展,2022,12(9), 3176-3184,通讯作者(第2位).

7.初中生人际关系与多元幸福感的关系——心理韧性、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心理学进展, 2021,11(1), 48-54. 通讯作者(第3位).

8.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关系:自恋的中介作用.心理学进展,2021.11(10),2350-2356. 通讯作者(第3位).

9.网络人际信任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社会责任心的调节作用. 心理学进展, 2021,11(9),2013-2019. 通讯作者(第3位).

10.高校学生服务满意度的测评体系与调查研究.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03),56-62,第1位.

11.触屏时代网络同一性实验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机制.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37(05),29-35,通讯作者(第2位).

12.大学生反刍思维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进展,2021 11 (7) ,1824-1831. 通讯作者(第3位).

13.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I-PACE模型视角.心理学进展,2020,10(7), 976-988. 通讯作者(第3位).

14.分离-个体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因果取向的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CSSCI), 2018, 8, 91-96,第1位。

15.“大五”人格、自我不一致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关系研究. 教育评论, 2018, 2,  82-86第1位.

16.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CSSCI), 2017,3, 第1位.

17.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实质与制度要求.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5, 第1位.

18.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10, 第2位.

19.大学生“大五”人格、因果取向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青少年学刊,2016, 2. 第2位.

20.亲子依恋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大五”人格的调节作用.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第1位.

21.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焦虑的关系: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中国特殊教育(CSSCI),2014,5, 第2位.

22.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 2014, 2, 145-152. 第1位.

2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中文简版的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 2013, 21(2),196-199,第1位.

24.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亲子依恋、因果取向之间的关系. 心理与行为研究(CSSCI),2012, 10(1), 32-38,第1位.

25.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 济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2,第1位.

26.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分离-个体化的关系:人格的调节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 2011, 19(6): 798-802,第1位.

27.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剖析. 教育发展研究(CSSCI), 2011, 1, 第2位.

28.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大五”人格、因果取向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 2010, 5: 509-515,第1位.

29.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 2010, 18(2): 215-218,第1位.

30.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2008, 24(2):65-72,第1位.

3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2007,23(1):59-65,第1位.

32.大中学生同一性风格问卷的初步修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CSSCI),2006, 20(9):625,第1位.

33.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 心理与行为研究(CSSCI),2006,4(2):126-132,第1位.

34.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2006, 14(3):221-223,第1位.

35.自招联盟与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改革.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3),82-85,第1位

36.礼、仁、中庸还是和.文教资料,2006,5:40. 第2位。

37.透视与借鉴:中国古代教师说.高等教育论坛,2010,3,独立。

38.理念转变与教学方法探析——《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问题. 高等教育论坛,2012,1,独立。

39.Self-Discrepancy and Ego Identity Statu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2),第1位。

40.The Study of Academic Responsibility on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2),第2位。

41.Study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3),第3位。

42.参译《青少年心理学手册》第1卷中的第九章、第十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43.译《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六章,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6。

44.参编《发展心理学》第七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45.译《儿童评价》中第三章、第四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

46.Wang, S.Q., Huang, J. X. (2021, November 4-6). The Effect of Online Identity Experiment on Core Self-evaluation of Emerging Adults: A Mediating Model In J. Zhong (Chair), Ride the wind and break the waves: Chinese emerging adults' journey to a better life. Paper symposium conducted at the 10th Conference on Emerging Adulthood (SSEA).

47.张玲玲(主编), 徐夫真(副主编),王树青(副主编).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7(2020.8修订,2024年增订版)。

48.张玲玲(主编), 徐夫真(副主编),王树青(副主编).心理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7(2020.8修订,2024年增订版)。

49.张玲玲(主编), 徐夫真(副主编),王树青(副主编).心理健康(九年级全一册).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7(2020.8修订,2024年增订版)。

50.王树青.参编《我国高校学生服务体系改革研究》中第八章《我国高校学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0.12.

51.孙海燕,王树青.大学生社交网站自我呈现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网络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的链式中介作用.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展贴报告(线上),2021.10.30-31.

52.王雪皎,王树青. 大学生社交网站自我呈现对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口头报告(线上), 2022.11.25-27.

53.井玉汝,王树青.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展贴报告(线上), 2022.11.25-27.

54.参编《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中职生教材《教学用书》与《学生用书》第7,8,9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9.

55.作为副主编(第3位)参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初中)》,山东画报出版社,2024, 10.

四、 科研项目

1. 2023.9-2027.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3BSH123),虚实世界交互中青少年自我认同危机及防范路径研究,20万元,王树青主持

2. 2023.8-2026.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3CJYJ05),数字环境中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提升路径研究,3万元,王树青主持

3. 2017.6-202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SH154),自媒体使用对大学生自我认同影响的追踪研究,20万元,王树青主持

4. 2014.12-2020.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DBA140223):基于自我同一性干预的大学生职业决策研究,王树青主持

5. 2014.9-2020.6,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少年专项(14CQSJ06):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形成机制与教育干预研究,王树青主持

6. 2014.8-2015.3年,山东省软科学项目(2014RKB01990):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初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王树青主持

7. 2012-2013年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对社会适应影响的纵向研究, 王树青主持

8. 2008-2011年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影响因素模型建构,王树青第2位

9. 2008-2012年 济南大学博士基金课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特点及家庭影响因素,王树青主持.

10. 2010-2012年 济南大学科研立项(重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家庭资源, 王树青主持.

11. 2013-2021年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CJYJ02):山东省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与开发研究,王树青第2位.

12.2016-2022年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DBA160256):社会变迁过程中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研究,王树青第3位.

13. 2014-2019.10,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BIA140097):我国高校学生服务体系改革研究, 宋尚桂主持,王树青第3位.

五、科研奖励

1. 2017年 济南市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第1位。

2. 2012年,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分离-个体化的关系:人格的调节作用,第1位。

3. 2012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我国大学心理服务体系改革研究,第3位。

4. 2011年,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第1位。

5. 2011年,济南市科学技术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大五”人格、因果取向的关系,第1位。

6. 2011年,山东省社会心理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亲子依恋、因果取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第1位。

7. 2011年,山东省民办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剖析,第2位。

8. 2010年,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学习障碍儿童情绪理解整合研究,第4位。

9. 2009年,济南市科学技术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的关系,第1位。

六、教研项目

1. 2023.1.14 济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发展心理学,王树青主持

2. 2022.12,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等学校卓越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王树青第8位

3. 2021.9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心理健康研究”,结题,第3位。

4. 2020.12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学校心理学专题”(SDYKC20117) ,佟月华主持,王树青第2位.

5. 2021.1.15 建构主义视角下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济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DYY2010),主持

6. 2020.12.10-2022.12. 济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心理发展与教育,王树青主持。

7. 2014年,建构主义视角下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主持。

8. 2013年,应用心理学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济南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主持。

9. 2012年,应用心理学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主持。

10. 2012年,济南大学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群《教育心理学》精品课,第2位。

11. 2012年,基于双语情境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第3位。

12. 2010年,济南大学课程达标《心理学研究方法》,主持。

13. 2010年,基于双语教学的学习适应性研究,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第2位。

14. 2008年 济南大学校级教学立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特点及其教育实践意义,第2位。

15. 2008年 济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心理健康研究》,第4位。

16. 2008年 济南大学双语示范课《健康心理学》,第5位。

17. 2009年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健康心理学》,第4位。

七、教研奖励

1. 2014年7月,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基于双语教学的学习适应研究,第3位。

2. 2012年,济南大学教研成果奖特等奖:基于双语教学的学习适应研究,第3位。

3. 2009年,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第6位。

4. 2009年,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健康心理学》,第5位。

5. 2008年,济南大学双语示范课《健康心理学》,第5位。

6. 2008年,济南大学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健康心理学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第5位。




上一条:王荣

下一条:王亮